屬於大人的另一種「童書」,10本在虛實時空中穿梭的藝術繪本

屬於大人的另一種「童書」,10本在虛實時空中穿梭的藝術繪本

在圖文之外建造的虛實時空

不具實體的時間與空間可以如何表述呢?在書籍藝術的領域裡,尤其繪本的類別中,有非常多驚人且打破想像的展現。

本次挑選了十本以裝幀設計為手段、將概念與敘事完美融合的繪本,期待帶領大家進入圖文之外打造的虛實時空,如同孩童所見的世界,沒有既定規則、也沒有必然因果,一起找回重新看待「書籍作品」的新鮮眼光。


《Little Tree》by 駒形克己

相比其他設計繁複的作品,這本立體書只用了最簡單的立體結構,低調靜謐地講述了關於生命循環的故事。

剛翻開書頁時,只有一個小小的白色立體錐形冒出,接著在每次翻頁中,逐漸長大成樹、發芽、開花、落葉⋯⋯緊接著一個空蕩的跨頁,原以為樹的一生就此落幕,翻開下一頁,全新的白色錐形又再次靜靜冒出。

在十四次開闔的跨頁裡,作者選用近十種的紙質來襯托不同的季節與時刻,搭配樹木細緻的高度變化,幾十年、甚至幾百年,都像是被收合進視覺與觸覺之中。

photo credit: Tokyo Art Beat


《Le Ruban》by Adrien Parlange

除了藉由立體裝置的造型及動態變化,「附加物件」也能延展平面書籍中的抽象空間。

這部作品運用現今少見的「書籤絲帶」,讓頁面內的圖像得以「破框」而出,隨著畫面外的絲帶一路向讀者延展而來。

從封面就可以直接看見,絲帶成了體操選手的彩帶,內頁再化為馬戲團矗立的鋼絲、垂落魚池的釣線、大蛇擺動的舌尖⋯⋯依據畫面意象,也影響著讀者如何使用/看待這條絲帶,進而在這樣的雙向互動中,產生極度沈浸的故事空間。

ruban2-photo
ruban4-photo
ruban5-photo
ruban7-photo
ruban8-photo
previous arrowprevious arrow
next arrownext arrow


photo credit: Adrien Parlange


《Le Petit Barbare》by Renato Moriconi

即使不使用附加物件,「頁面」本身其實就具備著空間性。

相比其他繪本,這部作品的長寬比例特別窄而長,翻開故事,一位勇敢的小騎兵騎著馬,一下在頁面底部奔馳,抵禦從天而來的鳥群、妖怪、閃電,一下又跳躍至頁面頂部,避開了峽谷、蛇群、火焰。

這時不禁有個疑問:「為何要刻意維持一上一下的重複規律呢?」翻到最後一頁,隨著天空出現的巨人將小騎兵帶走,故事才揭曉,原來這是一段關於旋轉木馬的遊戲時光!窄長的頁面輪廓,不僅凸顯上升及下降的效果,更像是其中一柱旋轉木馬的展示空間,極具巧思及張力。

Le Petit Barbare
Le Petit Barbare
Le Petit Barbare
Le Petit Barbare
Le Petit Barbare
Cover Barbaro
barbaro2
barbaro3
barbaro4
barbaro5
previous arrowprevious arrow
next arrownext arrow


photo credit: MILK BOOK


《Once Upon a Time There Was and Will Be So Much More》by Johanna Schaible

不僅空間,我們甚至能透過「頁面」感知到時間變化。

這部作品從數億年前陸地形成之時談起,接著數百萬年前恐龍誕生、數千年前、十年前、上星期、昨天⋯⋯每翻一頁,隨著故事時間推移,頁面也隨之縮小,直到抵達現在此刻,故事開始通往未來,頁面再度逐漸變大。

越無法掌握、充滿想像空間的遙遠過去及未來,被賦予了越大的頁面空間,而最具體的當下,自然是最小的頁面;浩瀚的時間流逝,就這樣在頁面輪廓從大至小、從小至大的漸變中,變得清晰可見。

millions
tenyears
ayear
yesterday
middle
afternoon
children
previous arrowprevious arrow
next arrownext arrow


photo credit: Johanna Schaible


《BLOOM》by Julie Safirstein

在常見的矩形頁面之外,繪本藝術中也常運用各種「造型」的頁面來說故事,而這部可以 360 度展開的立體書,可說是這類作品中非常獨特的異數。

乍看是一本扇形的書,但翻開第一頁,由扇形組成的立體花朵立即綻放,隨著不同角度的翻頁,足足可以創造六朵不同的花朵;除了單朵打開,也能同時攤開所有花朵,化為手中的立體花團。

即使沒有明確的劇情,獨特的頁面輪廓與翻頁方式自然引領讀者展開互動,猶如進入一座充滿詩性的花園中遊玩。

bloom-2-julie-safirstein-editions-du-livre-1-1168x1440
bloom-2-julie-safirstein-editions-du-livre-2-1168x1440
bloom-2-julie-safirstein-editions-du-livre-7-1168x1440
bloom-2-julie-safirstein-editions-du-livre-8-1168x1440
bloom-2-julie-safirstein-editions-du-livre-10-1168x1440
previous arrowprevious arrow
next arrownext arrow


photo credit: Éditions du livre


《蜘蛛 くも》by 新宮晉

延續前述對「翻頁」的著眼點,可以發現翻頁動作的過程,也能作為敘事的素材。

這部作品以漸變的天空為背景,描述一隻蜘蛛從晚到早的生活片段。運用描圖紙半透明的特性結合「點彩畫」技法,層疊的藍、黃、紅、紫圓點相互交融,當開始翻頁時,顏色組合也隨之增減、流動,建構出如同夕陽逐漸西下的時空切片。

作者同時還結合了對稱的故事結構,中間安插一段由普通紙張印刷的獵捕過程,下半段再運用同樣手法,刻畫深夜至白天的色彩變化;一天逐漸結束、漫長等待獵物、再度通往隔日,三種時間的流逝就這樣體現於翻頁的節奏之間。

3b14b6c50a4b0bfa9d00e556362f62b4
6dde9dac820feb289928e39bfbbf5e28
708f79b5fc6b4c090e2a5950dab8153d
b61b1f8df233b378c1b58a08a3e00f43
267b76f0f734ede168d37ed0dca4f5ba
previous arrowprevious arrow
next arrownext arrow


photo credit: capsule


《Midi Pile: Une Aventure De Jacominus Gainsborough》by Rébecca Dautremer

當「翻頁」動作結合適切的加工方式,時空的輪廓也將顯得更觸手可及。

這部作品描述男主角在正午搭船啟航前,與女主角相約於碼頭碰面,因為他——準備鼓起勇氣向她告白。隨著焦慮的等待,他想像自己化身為對方,用她的視線及步伐,穿過果園、廣場、街口⋯⋯一路向著港口的自己前進。

這段路途中發生的每個畫面,皆結合極精細的雷射雕刻挖洞,這些鏤空不僅增加了時間流逝的肌理,堆疊而出的空間,更像是每分每秒通通「立體化」而建構出的時空隧道,帶著讀者跟隨男主角的盼望向前奔馳。

B01_02
B01_01
B01_03
previous arrowprevious arrow
next arrownext arrow

photo credit: 迷誠品


《The Book about Moomin, Mymble and Little My》by Tove Jansson

挖洞鏤空的設計形式,即使沒有層層堆疊,也能直觀地為書籍賦予「容器」的概念。

這部作品除了內頁運用許多鏤空作為場景轉換的通道,更在封面封底各挖了一個洞。封面是個大圓孔,搭配圖像就像是打開的窗口,故事中兩位主角從中探出頭來;封底則是在一扇門的門鎖上挖了迷你小孔,反面的角色望著洞口談論:「我們得留在這本書裡,為什麼?」「因為我們太大了!!」書本在此刻明確成為可以像盒子一樣被打開、窺視內部,並容納角色在其中的實體物件(在前部作品甚至能容納下時空)。

2022-08-28101728
2022-08-28101739
2022-08-28101818
2022-08-28101804
2022-08-28101755
previous arrow
next arrow

photo credit: themarginalian


《This is not a stone》by Sunkyung Cho

當書本被作為實體的「容器」運用,不僅抽象的故事及角色,連實體物件都開始能容納其中。

這部作品將這個概念發揮至極致,一翻開封面就會看見——有顆真正的石頭。仔細看可以發現,每張內頁都做了挖洞鏤空,層層堆疊下產生的圓形凹洞中,石頭正安放於內。

以這顆石頭與書名的矛盾為基底,再對照內頁的每句文字:「這是黃金,是一杯水,是月亮,是一隻螞蟻⋯⋯」隨著翻頁,文字不斷變換,而石頭始終如一地靜靜躺在中間,在連串對於存在定義的哉問中,這本容器好似也成為裝載世界源頭的一個小小宇宙。

This is not a stone
This is not a stone
This is not a stone
This is not a stone
2022-08-2993854
2022-08-2993906
2022-08-2993915
2022-08-2993925
previous arrowprevious arrow
next arrownext arrow

photo credit: Mutty


《鳥落地後》by 蘇維

回過頭來看,為書籍向下挖洞、又或是建構可以向上彈出的立體裝置,某種程度上可說是互為表裡。

這部作品在極厚的內頁上挖了五個從小至大的洞,並在堆疊出的凹洞空間中,放置一顆小小的立體樹苗;故事開啟於一隻落地的鳥,隨著翻頁,鳥腹的開口越來越大,小苗也隨著覆蓋書頁的體積減少,而越長越高⋯⋯

透過「減少」而得以「增加」所建構出的獨特立體書形式,將實體的紙張與抽象的時間與生命直接扣連,體現故事的核心概念:「一體兩面的生命」。

《鳥落地後》詳細介紹

[註] 另一種編排順序刊載於 2022 7月號 《聯合文學》雜誌 NO.453:大人的繪本

Comments are closed